鉴于本人是第一次写这种攻略文章,其中有所疏漏以及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以一名亲历转专业的学生视角来进行阐述
WARNING!!!
本文依赖的数据以及政策文件均来自于2024级以及以前,但面向的读者是2025级以及之后的学生。2025级招生方式大改,所以请配合你所在学年的学校官方发布的转专业政策文件食用
不过事实上转专业流程以及经验大多都是长期适用,所以本文在仍具有一定参考性时不会删除
另外,本文内容针对第一次转专业,不完全适用于大二上的第二次转专业。且只适合一般的学业考核性转专业,另外的参军入伍的特殊情况下转专业等请参考学生手册以及所在学年转专业政策
0.我为什么要转专业?
首先,转专业的动机有很多
高考志愿没录取到想去的专业
认为前去的专业比现专业有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新专业竞争更小,易于低分取得推免名额
班主任比较逆天
……
总之,选择转到其它专业,一般都有一个最初的动机,然后结合后面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是否要转
1.大致流程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加权平均成绩结算--->转专业政策文件下发--->第一学期成绩排名及百分比公示--->转专业和大类分流同时报名--->邮件通知报名结果--->转专业笔试--->确定入围复试名单--->转专业面试--->转专业拟录取名单公示--->学院修改学籍--->选课--->进入新班级
2.政策文件
计算机学院2024级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实施办法
以上为2024级转专业工作安排文件,数学考试大纲,转专业管理办法和2024级计算机学院转专业工作实施办法(其它学院请在对应官网查询)。第三个一般在学生手册中有。
字很多,所以提取重点来看。
第六条 各学院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确定各专业拟接收人数。在第一次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转专业工作中,学生转入专业报名人数达到该专业
基础人数50%的,拟接收人数不超过该专业基础人数的30%;学生转入专业
报名人数达到该专业基础人数30%但未达到50%的,拟接收人数不超过该专
业基础人数的20%;学生转入专业报名人数未达到该专业基础人数30%的,
拟接收人数不超过该专业基础人数的10%。在第二次(二年级第三学期)
的转专业工作中,各专业拟接收人数不超过该专业基础人数的5%。其中,
基础人数为该专业该年级招生当年确定的专业基础人数。
这段话什么意思?在公示时期,会有专业录取基础人数公示,比如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人数130人,如果报名人数达到39不超过65人,则最多录取26人。
但是事实上最终解释权都在学院手中,理论上你不会知道哪个专业报名报了多少人。2024级人工智能专业基础人数公示30人,据考场名单等等推测(当然,只是个推测)出参加考试人数为8人,应录取3人,实录取6人。所以不要过于在意玩这个人数游戏
第十四条 在第一次的转专业工作中,第一学期以百分制记载成绩的
课程无不及格记录,且第一学期加权平均成绩居于大类(专业)排名前5%
的学生具有转专业的优先资格。具有转专业优先资格的学生免于学校统一
数学测试,并由申请转入学院优先接收。当具有转专业优先资格的报名学
生超过转入专业接收人数限额时,具有转专业优先资格的学生接收时不受
接收人数上限限制。
所以说大一上的成绩很重要。只要你能在原学院排到前5%,则可任意转入,无需笔试面试,直接接收,不受上面说的接收人数上限限制。即即报即中。即使未能达到前5%,均分仍然是面试中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1、转专业的学生,修满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后方可毕业。转专业以前已取得的学分是否符合转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由转入学院按培养方案的要求认定。
转专业成功后,原学院的培养方案中新培养方案没有的课,会在成绩单中以P/F记载,不计入加权平均分。(是否参与第一学年的奖学金评定尚不明确,等下学期开学后更新)
第一次申请转专业(除优先资格)的学生应满足:1.数学测试达到统一划定的合格线。2.依据申报学生第一学期的加权平均成绩,按照学生申报专业排名,根据入围复试学生人数上限确定名单,入围的学生方可进入复试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围学院复试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院专业分流基础人数的35%,其他三个专业入围学院复试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院专业分流基础人数的40%。各专业入围复试的学生比例将根据各专业学生报名情况和转专业接收名额上限动态调整。
由此可见,均分是很重要的事情
(三)录取规则 在第一次转专业工作中,学院将依据学生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按各专业分配名额顺序确定录取学生资格。综合分值的计算办法如下:综合分值 =加权平均成绩 + 数学分值 + 面试分值
其中,加权平均成绩为学生入校后第一学期的加权平均成绩,满分100。数学分值为数学测试成绩×2/3,考察学生转专业的数学能力,满分100。面试分值为综合考察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和认知等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学科基础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得分,满分100。综合分值相同时,将按照面试分值、加权平均成绩的优先级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以此确定学生的录取资格。面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将不予录取。
这就是所谓的1:1:1比例来算分(计算机学院)。但是事实上,你其实是看不到怎么计算的。经验上来说,均分≈面试>数学考试
一般刚开学的时候没什么事情,可以通读一遍文件
3.为了转专业,我需要做什么
由于不管往哪转在面试前都有几乎一样的考核方式,所以先讲怎么做在讲选专业的事情
均分
无论你打算往哪转,大一上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自己每一科的分数,来保证均分的优势。由于大一上总学分较少,每一科目(即使学分只有0.5,1)都对均分有可见的影响。同时,有很多水课学分不低,掌握到信息差才能从容应对点名公民素养与全面发展。以及军训是高贵的2学分,别训个十几天累的要死结果就拿个A-或B+,随便参加个小组轻松拿A。像是高铁纵横,英语mooc等在知行小程序上都有答案,军事理论可以用ocs脚本,别傻乎乎的自己去做。至于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硬课,则需要提升自己核心学科能力的同时,考前做做往年题(月考,期末考可能从往年卷出相似题),在bilibili“bjtu学业发展指导中心”看考前复习讲座等。
总之,合理规划好每一科每个部分怎么最高效地拿分,是提升均分的关键
数学考试
除2023级转专业政策大改,当年的数学考试非常简单,其它级的数学考试均有一定的难度(与期末月考相比难不少)。如果你在公示期间发现自己不是前百分之五或打算转理工类专业却没学过数学,则需要好好准备数学考试(微积分占100分左右,几何与代数占50分左右)。数学考试会划定一个入围线(2023级:90,2024级:60),达到入围线的学生才可以继续参加面试。
信息搜集
4.如何选专业
参考文献
小专业,还能“治好”新形势下的均分内耗吗?
待更新
5.转专业成功了,还需要做哪些事情?
待更新
6.杂项(一些可能之前表述中遗漏的点)
待更新
附件
历年转专业试题